English

捉贼过暑假的小伙伴

1999-08-18 来源:生活时报 李作明 文/摄 我有话说

每个中学生对暑假生活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在大家纷纷选择避暑、旅游、聚会或是进补习班、请家教等方式的时候,北京市两个高一学生对暑假生活的安排却别出心裁:一块抓小偷……

8月6日上午,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西街小区里找到了他们。这两个中学生叫于岩、马辉,分别是北京市64中和北京天桥供销技校的高一学生。就在这天早晨,这两个伙伴又在一家商场里抓到了一个“掏包”的“贼”。他们告诉笔者:这是进入暑假以来他们抓到的第12个“三只手者”。他们的目标是:在这个假期里“抓贼一百”。

从小爱当警察,常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小学、初中时在班级里曾“破案”多次

谈起假期抓小偷的事,于岩和马辉对笔者说:“我们做出这种选择的直接动力是一直向往着毕业时考上警校,将来当上警察。”

这两个学生从小就住在朝阳区的芳草地西街居民小区里,几岁的时候就是很要好的伙伴。小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杜学韫对笔者说:“当年穿活裆裤的时候,这两个孩子就和这个小区里的伙伴们一起不管白天也不管黑天,总是楼上楼下跑———你说他们干啥?玩‘警察抓小偷’!”

两个学生说:“小时候大家从电影、电视里看警察抓坏蛋特别过瘾,都想长大当警察。‘警察抓小偷’做得多了,倒盼望着有一天能亲手抓一个小偷过过瘾。”

小孩子抓小偷谈何容易。但是,在小学时两个人曾在班里抓过“小偷”。

1989年,于岩、马辉一同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所幸的是两个常一起玩“警察抓小偷”游戏的好伙伴被分到一个班。

于岩对笔者说:“上学后我俩学习都不错。但向往当警察的事却一直埋在心里,那个时候在学习之外,总爱管闲事。有人打架、丢东西或者是破坏桌椅什么的,我们都爱管。”马辉接过来说:“这么说吧,类似警察管的事我们都爱管。那个时候一轮到咱们当值周生就乐了,因为这个时候全校学生的事都能管,小到看谁没戴红领巾,大到学生吵闹、打架,我们都可以理直气壮地管。”

读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早晨,同班的女生王洁在向大家收作业时把准备交学杂费的50元钱放在文具盒里,走时却没有盖严。等收完作业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这50元钱不见了。王洁很着急,便把这个事告诉了老师。出于平时的了解,老师一点都没核计地说:“这事让马辉、于岩查一下。”

据马辉、于岩了解,当时先后有10来个同学到王洁的座位交作业。他们逐个过问。

马辉回忆说:“当时有一个学生在说‘我没偷’时很着急,根据从电视里学来的经验,他肯定心中有鬼。”

中午,两个人把这个同学叫到一边说:“咱们是不是朋友?”他说“是”。然后他们接着“敲山震虎”:“那对朋友就得说实话。有两个同学说看到你把人家的钱拿去了,你要不承认,得,咱就不客气了,报告老师;你要承认,咱谁也不说,给你保密。”

这个同学终于当即认帐:“我不是偷的,是从地上捡的。我还给她。”

类似这种情况,两个人在小学、初中时曾“破案”多次。

1998年,马辉考入64中高中班,而于岩则到天桥供销技校(职高)学习。

尽管这时已不在一起学习,但是他们当警察的梦想却丝毫不减,他们共同约定:将来一定要报考警察学校。

4月份,他们就商定了这个抓贼计划,为此他们还练了一段跆拳道。“暑假抓到的第一个小偷竟是他自己送上门来的。”

于岩、马辉所在的居民小区地处繁华地段,流动人口多,这给小区的安全也带来了一些威胁。据居委会主任杜学韫介绍,近年来有时有外地人流窜到小区里作案,偷东摸西的,蒙人诈骗的都有,而附近的一些公共场所则更甚。

这些现象让他们倍感气愤,他们决心有一天能好好地抓一抓。

今年三四月的时候,于岩和马辉共同商定:等暑假到的时候,两个人合伙抓小偷。现在当不上真警察,当个“民间警察”也好。

近年来,跆拳道的健身运动风靡京城。它侧重技击的实用性,而且见效快。为了学到抓捕和对打技能,两个人从5月份开始,拿出每个星期天的上午时间到市体育馆学习跆拳道。早晨起来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要对打一会儿,然后上学。有时候学习累了他们就练上两路调节调节。

今年暑期开始的第二天,于岩和马辉就开始实施他们的“暑期抓贼计划”。他们先后到家附近的东大桥十字路口、百老汇商场等地方“蹲坑”,但是等了一天,两个人一无所获。

第二天一早,两个人吃过饭后又在楼下核计当天的行动。

事情有时就是那么怪。昨天诚心找贼,贼却不来,而这时还没动身,贼却偏偏找上门来。

两个人正在谈论中,突然从小区门口跑过来三个农民打扮的人,看上去都是30多岁,神态慌张,当他们看到于岩和马辉的时候,又慌忙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过去。特有的敏感使他们判断这几个人肯定有问题,就在这一刹那,他们已箭步追去。

三个家伙见有人来追,便分开朝三个方向跑。于岩和马辉都是百米冲刺的高手,不一会就追上了一个长条脸的家伙。

作贼心虚,当于岩的手刚一揪上他的脖领,这家伙就已瘫软在地。

“两个大哥,给你们二百块钱,饶了我吧。”这家伙气喘吁吁地求饶。

两个人一看这家伙肯定是个不法之徒,便把他扭送到朝外大街治安派出所。

原来这个人来自四川,这天早晨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到芳草地西街小区附近的居民楼里行窃,结果被人发现吓得跑了出来,跑到半路却遇到了于岩和马辉这两个“民间警察”。

于岩和马辉对记者说:“真不好意思,暑假抓到的第一个小偷竟是他自己送上门的。”

暑假第三天,他们在东大桥的十字路抓到了第二个小偷

尽管这个小偷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但是抓到第一个之后,于岩和马辉感到格外兴奋,他们想:“抓贼计划”毕竟是从此开了张。邻居们说:“这两小家伙胆子是够大的。”家长则说:“你们抓归抓,这是好事,但是可不能让人家给揍了吃亏。贼要是比你们人多,比你们高大,得赶紧溜。”

两个人在家附近四处打听有关小偷的“情报”,左邻右舍,街里街外,男女老少,问了不少。朝阳区东大桥附近一个看自行车的老太太和马辉很熟,对他们做出神秘状,悄悄地说:“小子,听说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有‘掏包’的。”

第二天早晨,两个人一起来到东大桥十字路口附近,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蹲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满头“自来卷儿”。小青年四处张望慢慢地走过人行道,这一过程他总不时地瞟着路人的挎包。

不一会儿,小青年开始跟上了一个中年妇女。这位妇女肩挎一个白色小包。当她要横过马路的过程中注意旁边的汽车和行人时,这个小青年的手摸了一下她的挎包。没想到这位妇女似乎有所警觉,马上下意识地把挎包放到身前。小青年只好住手。

又过了10多分钟,于岩和马辉注意到这个小青年忽然猫下腰,从身上的背包里拿出一根墨绿色的绳子,把它很讲究地放在路上,并做了几次调整,然后便在一左一右来回地踱步。

在暗处盯梢的的于岩和马辉被小青年这番类似变魔术的动作搞得摸不着头脑。正在两个人百思不解的时候,一个女青年骑着自行车从人行道上穿过。可是她没想到当她快要走过人行道的时候,自行车的后轮却被那根绳子绞住———“吱吱吱”一阵怪响,自行车停了下来,女青年险些摔倒。当她下来整理绳子的时候,小青年却马上冲过去,直取车筐里的挎包!

一旁的于岩和马辉已判断出他的动机,发现他眼盯着车筐要扑过去的时候,他们从暗处一跃而出,飞奔过来。小青年把包抓稳刚要转身跑,于岩和马辉就已来到跟前,他们用跆拳道的飞脚将小青年打趴在人行道上,然后把他抓住。

他们让女青年用电话向“110”报警。不一会儿,警察将这个小青年带走……

这一天是暑假第三天,他们抓到了第二个小偷。

又过两天,两个人抓到的第三个小偷竟是个“拍花贼”

抓到第二个小偷之后,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派出所的干警张云峰、李伟对于岩和马辉见义勇为的行动表示赞赏。他们说:“这两个学生的确很机智。”

两个人继续上街找小偷。这一天,他们来到白云商场里面,观察了一天。这天,他们几次碰到伺机作案的小偷,但是这些家伙警觉较高。因此两个人凭直觉明知对方是小偷,对方却不作行动,这样就没法抓。因此一天下来两个人一无所获。

第二天中午,于岩和马辉正在楼下准备去白云商场,忽然邻楼的小姑娘孙琳跑过来说:“于叔叔,不好了不好了,我们楼的李爷爷迷迷糊糊的非要把钱借给不认识的人。”

原来,住在邻楼70多岁的李大爷这天中午出门散步,发现有两个人正在侃价,好像是卖药的。一个说:“你有多少,我都要了。”另一个说:“你那点钱买不起。”正说着,“卖药的”朝着李大爷走了过来:“大爷,看看我的高血压特效药。”说着他便把药放到李大爷眼前晃了晃,然后掰开,让他一闻,老头马上就变得迷迷糊糊。

“老大爷,借我点钱吧。”听对方这么一说,李大爷说:“行,要多少?”对方反问:“你家里有多少?”他回答:“折上有3000。”对方说“好,3000也行。”

李大爷摆了一下手:“我回家拿折子去。”

老头进门就拿存折。老伴问他借给谁,他说“不认识”。老伴阻止,他说啥也不干。看着他的异常表现,老伴急了,赶紧告诉邻居家的小姑娘快找人来。

于岩和马辉听说后急忙赶过去,正赶上李大爷拿着存折往外走。两个人并没有马上阻拦他,而是跟踪着他来到街上。两个30左右岁的男人在树下接应他:“折子拿来了吗?”李大爷说:“拿来了。”

走出四五十米,就是一家工商行储蓄所。李大爷进去取款,一个家伙向远走开,另外一个家伙便在门外等他。过一会李大爷出来后,正要把钱交给这个家伙,马辉和于岩迅速冲上去,当马辉抓住他的一只胳膊的时候,这个家伙却把另一只手放入衣袋。这时,于岩以为他要掏出凶器,便手疾眼快地把他的这只手牢牢地抓住。他从这个衣袋里找出了一小包“特效药”。

他们很快把这个“拍花贼”送往派出所。

暑假第六天他们在游泳馆旁边抓到了第四个小偷,是个在这里行窃的车贼

芳草地西街小区附近有一个游泳馆,来往的人很多,这里的自行车几乎每天都有丢的。小区的一个电工说:“最近这个地方丢车子让人们传神了:说是这里有几个人的小团伙,男男女女,男的撬,女的往外运,六里屯黑市上挣钱。厉害!”

马辉和于岩便想抓一抓这里的小偷。

暑假第六天,他们在游泳馆门口附近盯了近一天的功夫却一无所获。到了晚上7点多的时候,他俩又出来,发现有一个农民打扮的人站在自行车存放处附近,背着手靠着树干,看上去有30岁左右,手里好像拿着一个类似宾馆服务员用的钥匙串。不一会又上来一个黑脸人,脸上黑得像是被糊上了一层大酱,手里拿着一个一尺左右的铁具。“黑脸”上来后张望了一下,给树边的那个人打个对面便朝着自行车走了过去。

不一会,马辉和于岩听到“口卡”的一声,两个人听得出这一定是撬开自行车锁的声音。他们一边大喊“站住”一边直奔“黑脸”!

“黑脸”和树边的人听见喊声吓得赶紧跑开。两个人穷追不舍,跑出了几百米后,终于追上了“黑脸”。眼看要被抓到的时候,“黑脸”站稳后抡起手中的铁具,向跑在前的马辉打了过来。马辉见状,赶紧让开,他们经常训练的快速反应使他躲过了这一击。而这时于岩已从另外一个方向飞起一脚,踢得“黑脸”成了“红脸”。“黑脸”以为碰上了警察高手,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捂着头连连求饶……

不一会,“黑脸”被他们送进了派出所。

这样,“黑脸”成了马辉、于岩在暑期第六天抓到的第四个小偷。

也有人加入他们抓贼的行列,这天,他们和警察一起一次抓住了三个小偷

马辉、于岩连续抓小偷的事在小区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里的男女老少纷纷向他询问有关情况,赞不绝口,也有人要加入到他们抓贼的行列。

小区里住着一个朝阳区劳动局服务公司的干部,名叫孙丰刚,曾被评为区“见义勇为好市民”。他对马辉和于岩说:“两个小兄弟,了不起。明天放假,我也和你们一起干!”

人多力量大,两个人特别高兴。

第二天上午,游泳馆关门,外面没有一辆自行车。为了让小偷上钩,他们在外面的墙根放了一辆自行车做“诱饵”。为了能迅速抓住小偷,他们又弄来一辆摩托车放到10多米外的地方。然后三个人又从不同的方向盯梢。

半个多小时后,上来了三个人,四处张望,来回地走个不停。

于岩、马辉和孙丰刚原以为小偷会琢磨把自行车撬走,可是这几个家伙对这个“诱饵”并不感兴趣,原来他们反倒看中了准备用来追赶他们的那辆摩托车!

两个家伙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摸摸车把,看看车座,故意装出一副欣赏工艺品的样子,不停地点头咂舌。表情上似乎平静,却无法掩饰他们的贼眉鼠眼。

作贼的心里不踏实,抓贼的心里也不踏实,因为抓贼的知道:要是这几个小子把摩托车偷走,可是没法追了,那可就赔个底朝天了!

这时,又上来两个家伙,一看那样子就是他们的同伙。5个小偷,3个人怎么能对付得了?

孙丰刚赶紧向“110”报案。几分钟后,警车来到,5个车贼吓得拔腿就跑。大家一起动手,追赶车贼。最后他们终于抓住了3个。

笔者在于岩家里看到了他们的这样一份记录:

……7月31日,在游泳馆抓小偷1人。

8月1日,在白云商场抓小偷,仍不得手。

8月2日,在百老汇附近抓小偷1人。

8月3日,在东大桥抓小偷,小偷跑掉了。

……

到8月6日为止,他们已经抓了12个小偷。

马辉和于岩告诉笔者:“我们定下的抓100个小偷的目标不一定能实现,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感到我们的这个暑假最有意义、最值得回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